――资溪残疾人创业致富的故事
身残心未残,家贫人不懒。贫困没有吓倒他们,他们用残缺的身躯撑起美好的明天;身残没有击垮他们,他们用坚强的意志创造辉煌的未来,他们身残志坚闯出了一片新天地。
吴关保:腿残创办折扇厂
2013年,马头山镇斗垣村村民吴关保,首届“*美资溪人”――*美身残志坚者。他在多舛的命运前没有屈服,用坚强书写着自己的人生,让我们每一个人都为之感动。
吴关保19岁时,随母亲从浙江义乌来到马头山镇斗垣村落户。在这个偏僻的山旮旯里办起了竹席厂,施工时不幸被倒下的电线杆打中致使右腿落下残疾,而创办的竹席厂也只得关闭。腿好后,他只身出外打工,在一家折扇厂当工人,七年中他不但学会折扇的制作工艺,还与买家建立良好的关系。1998年,吴关保另起炉灶,拿出积攒的四万元钱办起一家折扇厂。吴关保依靠他的诚信和勤劳,折扇生意越做越大,为了加大销售量,他在义乌小商品城租赁了一家门面作为销售点,将自己生产的折扇销到国外。
创业成功后的吴关保回到了马头山镇,将折扇厂从义乌搬到了斗垣村,村里的残疾人、剩余劳动力都纷纷前来上班,他们生活有了保障。为增加村民收入,他还带领村民在斗垣村创办苗木基地。在2008年冰灾和2010年的特大洪灾前,他用残疾的身躯走在抗灾救灾的*前沿。他这一系列行动,让当地村民看在眼里,记在心上。
周锦华:单臂开辟生态园
周锦华,一位只有一只手臂的残疾人,却用实际行动,改变着大多数人心中“残疾人干不成大事”的观念。
在江西资溪县鹤城镇排上村,有一位身残志坚的种植大户,他叫周锦华。周锦华是浙江移民,因为贫穷和身体残疾,周锦华仅读完初中便辍学了。为了生活,周锦华先后在木材加工场当过技术员、到城里贩过蔬菜、修过钟表等。2011年,他确定要走水果种植路,便只身一人两次到东北大型葡萄种植园取经,买回了价值2000元的葡萄种植技术书籍。2013年葡萄“生病”产果低,损失惨重,为此,他拜师学艺,刻苦钻研,如今防病技术大大提高。对于葡萄种植来说,周锦华称得上是全乡、全县知名的“土专家”。现在,他拥有50亩葡萄、20亩草莓,年纯收入25万元左右,成了该村响当当的致富带头人。
并不满足于此的他,近日又投入20余万元养殖娃娃鱼。他搭建养殖大棚,修砌鱼池,选购鱼苗,忙得不亦乐乎。娃娃鱼养殖技术要求很高,他认真学习养殖技术,悉心呵护。如今,他的娃娃鱼养殖已初见成效,并形成一定规模。“这是娃娃鱼,总共800余条,大的4斤多重,市场价每斤400元。”周锦华带领我们参观他的娃娃鱼养殖基地,信心十足地对我们介绍道。
胡军:视障经营按摩店
胡军,一个后天性高度近视患者,在县残联的帮助下成功创业,迎来了人生和事业的春天。
胡军患后天性高度近视,失业在家,资溪县残联了解到他的困难后,积极动员推荐他到省里免费参加为期半年的保健按摩培训。学成回来后,他在资溪城区开了间小按摩店。由于按摩技术过硬,服务好,顾客也越来越多,按摩店急需扩大。筹集到足够资金后,他把按摩店规模扩大至200多平方米,服务范围也由保健按摩扩大到中医穴位推拿等。如今他成功后,还帮助其他8名残疾人实现就业。
“现在生意不错,平均每天都有四五十名顾客,店里还招聘了8名残疾人员工,他们都是经过系统的按摩培训,技术非常好。”正在店里给顾客按摩的胡军自豪地说。